編者語:國產中檔、高檔數控 系統與國外數控系統相比,在相同檔次、相同配置、相同訂貨批量、相同付款條件及匯率情況下,系統可靠性完全可以滿足用戶需求,甚至在功能和配置方面遠優于國外普及型數控系統。筆者建議,機床再制造不妨考慮用國產數控系統。
我國普通機床保有量在300萬臺左右,如果按照每臺再 制造花費6萬元計算,就意味著一個1800億元的改造市場,即便不是每臺普通機床都有改造的價值,那么,這塊蛋糕無疑也是海量的。問題在于,國產數控系統能滿足機床再制造的技術指標嗎?
國產系統可以勝任
6月3日,中國工業報記者來到位于湖北省咸寧市的三環汽車方向機有限公司。該公司隸屬于湖北三環集團,去年產值3.6億元,是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小巨人”之一。
三環方向機公司設備管理部鄧部長告訴記者:“自2004年開始,公司開始試探性采用華中數控的一套系統,用于長城機床廠CK7815二手機床的改造升級。使用一年后,我們發現華中世紀星數控系統并不像傳說的那么僅適用于教學,其表現與西門子802D以及FANUC0imateTC不相上下。由于國產數控系統具有性價比的 優勢,而且公司近鄰武漢,能夠方便、快捷地得到華中數控的技術支持和人員培訓,同時懷著用“中國腦”裝備國產機床,為國產數控系統提供展示能力的平臺的理念,自2005年我公司開始陸續選購了一批配置華中數控系統的設備。”
再制造的初衷就是為了節約。鄧部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臺舊的普通螺紋磨床殘值算10萬元,改造花費10萬元,共計20萬元。而購買新的數控螺紋磨床則需要花費45萬元左右,再制造省下了50%以上的技改費用。對于他們設備管理部來說,改造舊機床并不是主業,在設備大修的時候,如果覺得有改造的必要,他們會順便完成這項工作。即便如此,去年由他領導的團隊還是為公司節約了上百萬元的技改費用,也因此還獲得了公司的獎勵。
再制造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又能為企業節約成本,何樂而不為呢?設備使用單位也有自己的苦衷。進口設備的備件非常昂貴是原因之一,鄧部長告訴記者,海德漢一套編碼器就要兩三萬元,一整臺國產數控系統的價格也不過如此。 數控系統是數控機床的核心部件,其技術水平直接影響數控機床的性能質量和使用效率,對于提高機床數控化再制造的成功率和經濟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既然進口系統過于昂貴,違背了再制造的初衷,那么,關鍵的問題仍然是:國產數控系統能勝任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