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三屆一次會員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苗圩出席會議,并就如何保證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順利組織和實施提出了5點建議。
苗圩表示,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和加深,我國裝備制造業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勢頭明顯趨緩,出現這種局面有金融危機造成的外部需求萎縮的影響,但也反映出我國裝備制造業自身在發展過程中長期積累起來的深層次矛盾。如今,在國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刺激推動下,2009年第一季度,我國裝備工業呈現恢復性增長趨勢,但面對復雜的市場環境,仍不能掉以輕心。
苗圩提出,第一,要積極落實《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各項政策措施。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配合國務院相關部門抓緊研究制定各項政策措施的實施方案,已經出臺了增值稅轉型、實施技術改造專項、農機具購置的補貼、減征車輛購置稅、汽車摩托車下鄉、新型汽車推廣示范、推動老舊汽車報廢更新等調整措施,其他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實工作也已經全面啟動。特別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同研究制定的“鼓勵使用國產首臺(套)裝備的政策細則”已經形成了草案,包括首臺(套)裝備的認定、企業示范項目的申報與確認、用戶風險補貼的程序、落實補貼資金的渠道等都已基本達成共識。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還在與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加緊研究制定“重大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的政策。
第二,要大力支持裝備制造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目前,國務院已經決定在新增中央投資中連續三年每年安排200億元,主要以貼息的方式支持企業的技術改造。根據初步測算,項目實施后每年可帶動全社會投資4600億元,其中帶動設備采購投資約2000億元。為有效利用這筆技術改造資金,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同制定下發了《重點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的投資管理辦法》以及《產業技術進步與技術改造項目及產品目錄》,對于符合目錄的技術改造項目給予貸款貼息的支持。第一批地方上報項目的審查工作已經完成,兩部委聯合下達的項目計劃包括了工業領域的783個項目,總投資2174億元,其中裝備制造業243項,總投資575億元。目前,第二批的地方項目也已經申報完畢,審核工作正在進行中。預計這批技術改造項目的實施將對提振市場、擴大內需、推動產業升級起到激勵作用。
第三,推進實施重大專項,提高基礎設施的配套能力。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加快制定“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的實施建議,并發布了優先啟動以及前兩批公開發布課題的申報指南。目前,194項課題的立項已經審議通過,涉及27個省市區的318家單位,總經費投入75億元。上述課題經三部委批復后將于近期實施。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也正在組織大型鑄鍛件和基礎零部件自主化的前期論證工作,大型鑄鍛件自主化協調推進小組正在與科技部等相關部委落實經費的渠道,推進鑄鍛件自主化專項工程,加大自主創新,加快技術改造,建立研發、試驗、檢測共性技術平臺,力爭在3~5年內顯著提高基礎零部件的自主化水平。
第四,要積極推進企業兼并重組。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制定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促進并出臺企業兼并重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妥善解決其過程中會遇到的如就業人員安置、企業資產劃轉、債務的合并與處置、財稅利益分配等問題。同時,將對重組企業發行股票、債券、申請貸款、短期性內融資予以支持,對于境內企業兼并境外制造企業和研發機構的可給予貸款貼息等政策。
第五,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行業協會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發揮聯系政府、服務企業、促進行業自律的功能,以及熟悉行業、貼近企業的優勢,并積極加強自身建設,完成好政府委托的工作,為推進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發揮應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