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飛機、風電設備、核電裝備,重大裝備制造在“新浦東”規模效應初顯。6月6日,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下屬大飛機項目總裝制造中心在上海掛牌成立,浦東總裝制造中心2010年將形成年批產30架ARJ21-700飛機的制造能力。
作為國產大飛機總裝制造重大項目,國家級民用航空產業配套基地及大飛機發動機項目去年正式落戶上海臨港新城的國家級裝備制造基地。今年2月,中國商用飛機設計研發中心正式落戶張江高科技園區。三天前,大飛機項目總裝制造中心正式掛牌,中國大飛機項目設計研發、總裝制造開始全面在“新浦東”推進。
據了解,中國商飛總裝制造中心分為大場基地和浦東基地兩部分,其中浦東基地選址浦東國際機場附近,今年年內將開工建設,建成后有望與浦東機場共享跑道。到2020年,總裝制造中心將形成年批產50架ARJ21-700飛機的能力。
除了大飛機項目,風電裝備的制造也選擇了新浦東。上個月,“西門子風電及新能源產業項目”在臨港新城開工奠基,這也是“新浦東”格局形成后,開工奠基的第一個重大裝備制造項目。在西門子的項目開工后,臨港產業區正式集聚了德國西門子、上海電氣、華儀電氣三家國內外領先的風電設備制造企業,成為中國最大的風電設備生產基地之一。
在核電裝備制造方面,“新浦東”優勢同樣明顯。目前,上海電氣臨港重裝備核電制造基地承接的核電裝備訂單已超過200億元。其中,核島主設備蒸汽發生器訂單占國內50%份額,堆內構件和控制棒驅動機構為100%。如今,臨港基地二期擴建也已啟動,產能有望在未來幾年再翻一番。 和臨港產業基地相呼應,“新浦東”腹地,同樣涌動著重大裝備關鍵技術的發展潮。在張江,從事太陽能發電設備生產的企業有中芯國際、索亞米能、劍騰等幾家。張江還集聚了國內十余家太陽能知名研發機構,如上海太陽能電池研究與發展中心,主要從事太陽能電池材料、器件和組件及其測試和應用的研究和開發,其目標是解決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中遇到的技術難題,擁有中國自己的核心知識產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