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鎮城興村是一個加工螺絲起步的專業村。該村利用位居城關鎮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家庭式作坊螺絲加工,并培育出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螺絲加工企業,其中有10多家企業還通過了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這是該市通過因地制宜,實施“一鎮多品”、“一村一品”等工程,多渠道拓寬農民致富門路帶來的成果。
依托家紡優勢產業創辦企業,通過高效設施栽培和反季節套種大棚蔬菜,可工可農在家門口做來料加工……致富的門路廣了,收入也多了。據統計,2008年,海門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008元,同比增長達12%,位居蘇中蘇北之首;在全市234個行政村中,有111個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逾萬元,占了全市所有行政村近五成。
來料加工,興起一片產業
在省道335線處往東至海門市濱海新區紅中村地段,道路北側一座座廠房映入眼簾,林墾機械、鐵錨公司、蘇日電動工具……筆者數了一下,足有10多家。紅中村支部書記江菊萍說,紅中村崛起的一批電動工具產業群,是實施來料加工的結果。去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488元。
據了解,紅中村與啟東市天汾相鄰,前幾年該村主動接受天汾電動工具產業輻射,組織一大批農戶進行來料加工。隨著農戶們的加工技能不斷提高,該村順應這一發展趨勢,開始招引電動工具企業進駐紅中村,并在村附近的335線兩側建起了工業集中小區,著力打造電動工具專業村。
“企業生產需要勞動力,電動工具企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紅中村通過招引電動工具企業進駐,不但吸納了不少剩余勞動力,也帶動了村民發展電動工具零配件加工。”江書記說,“目前全村不但有400多個村民在電動工具企業做工,而且還有40多戶在家里小打小鬧,辦起了電動工具零配件加工廠,從業人員達100多人。”
同樣,海門鎮城興村是一個加工螺絲起步的專業村。該村利用位居城關鎮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家庭式作坊螺絲加工,并培育出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螺絲加工企業,其中有10多家企業還通過了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目前該村的螺絲已成為江蘇春蘭集團、廣州格蘭仕集團、天津LG集團的定點配套企業,業務還打入了上海、廣州、南京、天津、青島、寧波等城市的大中企業,覆蓋汽車、家用電器、電動玩具等10多個行業。2008年,該村螺絲加工實現產值達1億元,有70%以上的村民靠著它發了家、致了富,實現了農民人均純收入1151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