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載征程中,無錫曾誕生過無數“中國之最”,譜寫了不同歷史時期的輝煌與時代強音。1951年4月,無錫開源機器廠試制成功2米立式車床,這是中國人有史以來自己設計制造的第一臺重型機床,無錫制造業由此揚名海內外。近日,記者來到崇安區置煤浜一處寓所,采訪了這臺機床的總設計師——原無錫機床廠高級工程師陳新民。
陳新民1916年出生于南京,1941年畢業于國立中央技藝專科學校,1948年7月到開源機器廠(無錫機床廠的前身)工作,從此定居無錫。
“這是祖國的驕傲,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我個人的貢獻僅是很小的一部分,”說起研制這臺機床的往事,老人如數家珍。“1950年春天,開源機器廠召開了一次內部會議,會上大家都說起新中國還沒有自己的重型機床,生產大型零部件時,不得不依賴國外重型機床,并需要花費巨資從蘇聯進口,由此萌發了自行研制重型機床的想法。”很快,企業成立了由陳新民、劉谷之等技術工程人員組成的設計小組,攻克機床研制中的難題。“主要參考的資料是蘇聯等國家的專業雜志,雜志提供的機床圖片對設計有不小的參考價值,但機器內部零件卻是我們自己一點點研制出來的。”
“當時,心里就是想著第一要快,不要出差錯,能一次成功。大家經常在車間加班加點,有時要忙到晚上八九點回家。”陳新民說,1950年5月開始,他們用了4個月時間,先后繪制出800多幅機床與零件圖紙,與工人們一起制造出這些機床零部件,并組裝成功。經過7個月的實驗與調試,重型機床終于研制成功。1951年,無錫解放2周年時,開源機器廠舉行了 2米立式車床試制成功的盛大慶典。這臺重型機床后來作為新中國建設成就之一,被選送到印度孟買、德國萊比錫等地參加國際博覽會展出,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新中國機械制造的風采和魅力。“記得當時,機器廠還為此發給我獎金70元,這筆錢相當于現在的1000多元。”回憶起當時受獎的一幕,老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神情。
雖然年逾九十,但老人依然精神矍鑠,思路清晰。從解放前后的開源機器廠,到后來成為中國生產磨床的重點骨干企業無錫機床廠,再到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無錫機床股份有限公司,企業變遷的每一個細節都深深印在他的腦海里。陳新民動情地說:“如今的無錫機床,產品已廣泛應用于軸承、汽車、輕紡、農機、軍工等行業。在這一進程中,無數科技工作者和工人,為此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他們是歷史的創造者!”
|